【蹲点日记】一份没发出去的判决书

  发布时间:2024-03-01 08:40:53


    ●时间:2月27日

    ●天气:多云

    ●地点:新乡市中级法院

    ●关键词:能动司法

    我和张颜民法官算是老熟人了,她在法院工作了近30个年头,面对不同岗位所带来的不同挑战,她始终坚持学习补充各领域的知识,办理的案件始终保持着较高的专业水准,同事们都说她是调解“疑难杂症案”的专家。她一年先后两次被法院评为调解能手,我有点好奇她究竟有何调解高招?

    2月27日,我走进张颜民的办公室,她正在电脑面前埋头撰写判决书。“我是去年从立案庭交流到审监庭,从办理二审到再审案件,感觉案件更复杂更难调了,如果说二审是啃骨头,那么再审就是啃硬骨头!”张颜民说起话很利落,直奔主题,不拖泥带水。

    说到调解难,张颜民拿出一份有几十页厚的判决书介绍说:“这是一份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判决书草稿,最终没有发出去,因为案件涉及建设工程、民间借贷纠纷,又涉及多个当事人,账难对、事难查、积怨深,从一审到二审、省法院再审……3年的时间打了几轮官司。双方抵触情绪大,都不接受调解,要求法院判决。由于基本案件事实清楚,历经多次开庭、调查、核实数据……我就加班赶写出了这份判决书。”

    我问她:“如果这个判决书发出去了,你会不会有遗憾?”

    “肯定会有,如果案件下判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没有实质性化解,还会引发一系列民事、行政诉讼及执行问题。正是考虑到这些,我决定申请延期,争取对案件进行调解,达到双赢的效果。”

    刚开始,案件调解并不顺利,双方都认为法官在偏袒对方。张颜民对此早有思想准备,她不停与双方沟通交流,甚至一天打十几个电话做调解工作。同时,张颜民还联系第三方发包人从中斡旋。

    有一天晚上10点多,张颜民又给第三人打电话,令其深受感动:“张法官,你为这个案件操碎了心,请你放心,俺一定配合做好调解工作。”

    在张颜民的努力下,双方慢慢地接受调解,从背靠背试着协商,到面对面坐在一起,质证、对账、结算、扣减,中间虽有争议,但都能心平气和对话。案件调解了3个多月,解开了无数个“死结”,双方顺利达成调解协议,同时双方对关联案件也达成了执行和解。

    我问张颜民,调解案件有什么心得,她说:“法官要始终把‘如我在诉’的意识根植于心,设身处地为案件当事人着想,同时还要学会多些理解和包容,以诚待人,耐心解纷,才会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文章出处:《 河南法制报 》( 2024年02月28日 第 02 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