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坡法庭 守“小家”护“大家” 绘就法治新“枫”景

发布时间:2024-01-22 09:33:13


    近年来,河南省新乡县人民法院翟坡人民法庭发挥家事法庭专业优势,以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为契机,坚持以“五调三进”为抓手,探索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推动家事调解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有效提升多元解纷效能,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2023年,该庭受理家事纠纷案件350件,调解195件,一审服判息诉率99.41%,生效案件服判息诉率100%。

    “双向奔赴”编织“解纷网”

    翟坡人民法庭找准与党委政府工作连接点,积极融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齐抓共管、群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双向奔赴”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为乡村法治化发展护航。

    加强与乡镇综治部门、派出所、司法所、村级组织的联动协作,完善多元化解衔接联动机制,携手编织“解纷网”,共谋治理良策,推动家事审判与服务社会综合治理协同发展,将人民法庭定分止争职能向源头、向前端不断延伸,有效减少纠纷的发生。目前,辖区90%的赡养案件均有村委会参与调解,20%的婚姻案件证据调查均有村委会协助配合。在实践中推动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各类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同联动的多元调解格局

    “五调”调出“和谐曲”

    翟坡人民法庭秉持“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理念,坚持全流程、全链条做实调解工作,即将调解工作贯穿于纠纷处理的“诉前、庭前、庭中、庭后、判后”五个阶段。

    诉前摸底,对双方的争议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适时引导,给矛盾降温。庭审前,详细了解双方的立场和需求,采取面对面、背靠背等方法开展庭前调解,成功化解40%以上的婚恋家事纠纷。审理过程中,办案人员充分倾听当事人陈述,找准时机,引导其提出调解条件,了解当事人的真实诉求,更快更好找到最佳化解方案。

    针对一些疑难复杂纠纷,法庭积极开展庭后调解,寻找彼此都能接受的化解方案。法庭专门成立了婚姻家事纠纷诉前调解工作室,配备调解员抓住纠纷尚未激化的有利时机进行诉前化解。法庭还采用“政府搭台、法庭培训、就地指导、联动调解”方法,培训村镇两级调解员270余名,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就地化解。

    “三进”助力诉源治理

    翟坡人民法庭以进街道、进社区、进乡村“三进”工作为抓手,通过“法官+调解员”模式,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凝聚诉源治理合力,全力提升多元解纷效能,积极探索人民法庭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径。

    立足乡镇,发挥法庭服务基层、贴近群众社会职能,不断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深入辖区学校、村庄、社区开展普法活动,并就群众关心的民间借贷、婚姻家庭、土地承包等问题,进行精准答疑解惑,以案释法宣讲法律知识,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

    与此同时,翟坡人民法庭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常态化联络当地热心调解、有社会威望的人士担任志愿者调解员、心理疏导员,多方联动,齐心协力,形成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同心圆”,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前沿堡垒”。

责任编辑:w    

文章出处:法治日报(法治号 2024-01-17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