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 日,“封丘法院家事审判促和谐”专题片在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播出。据悉,这是自10月份以来第五家省级新闻媒体对该院家事审判的宣传报道。
自2015年7月开始,最高法院将河南作为家事审判改革的试点省份,而新乡市更是河南省的改革试点。新乡市两级法院积极推进家事审判改革进程,大胆创立了家事审判的新乡模式。
封丘法院并非新乡两级法院家事审判的试点单位,新乡的试点法院自2015年7月就开始家事审判改革,而封丘法院由于法院整体搬迁,其家事审判自2016年4月才启动,足足比兄弟法院晚了9个月。
起步晚、基础差,在强手如林的新乡法院系统,封丘法院如何能奋起直追、异军突起哪?
全国人大代表买世蕊在封丘法院调研时,曾对封丘法院的家事审判大加赞赏,她说“封丘法院的家事审判虽然起步晚,但定位准、实打实、接地气!
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该院党组书记、院长肖飞说过这样一段话:封丘的家事审判尽管起步晚、基础差,但我们在中院党组和封丘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目标明确,思路正确,定位准确,再加上我们的努力拼搏,现在基本上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小目标,也逐步向实现了“为家庭疗伤、为法院减负、为社会减压”的大目标迈进。
“为家庭疗伤”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治疗修复家庭婚姻关系感情的危机,有利于固化家庭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原告王相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今年年9月初,因赡养纠纷把其贾某、王甲、王乙、王丙四个子女诉之法庭,请求法院判令四被告支付原告赡养费每人每年1500元及20000元医疗费,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四个儿子不养老,七旬老子上法庭。一时间,街谈巷议,家庭关系十分紧张。
案件到了家事法庭后,承办法官并没有急于开庭,而是立即联系到原告的孩子王甲、王乙和王丙了解情况。通过三个当事人的陈述,法官才知道了事情的缘由。原来原告王相是再婚家庭,妻子带着与前夫所生的孩子贾某、王甲嫁给了王相。婚后他与妻子又生育了王乙和王丙。据三个孩子称,父亲常年在郑州以开摩的为生,他去年7月份才从郑州回家,回到家后总是打骂他们的母亲,甚至将母亲打伤,还经常拿刀威胁家人,最近还把家中的家具和其他东西都放火烧了,此事甚至惊动了派出所。所以原告的妻子无奈从家中搬出,与大儿子贾某一起生活。其他三个孩子也因为父亲的无理取闹不愿意与父亲居住在一起,但三个孩子并没有不赡养老人,每月还给父亲留有生活费。原告王相见妻子、孩子都不与自己生活,就将孩子起诉到法院。期间法官还了解到,原告王相扬言,如果达不到目的将在法院闹事。
了解到此案的复杂性后,诉前调解员和承办法官都三番五次、苦口婆心做原告的思想工作,指出了老人的不当之处,避免老人过激情绪和不良行为的再次发生。原告慢慢开窍了,考虑到大孩子贾某从小便未与自己一起生活,老人自愿撤回对贾某的起诉。然后法庭将其三个儿子叫到法庭商量解决此事的办法。最终,三人同意每月每人给老人170元的生活费,并当庭支付给老人500元钱作为本月的生活费,以后老人看病的医疗费用也共同负担。
案件就此圆满解决了,行将破碎的家庭也得以保全。10月20日,王相全家给家事法庭送来感谢信和一面锦旗。
原告李盼是一位30多岁的农村妇女,2016年6月3日起诉至法院,要与被告梁保离婚。原告诉称,原被告2010年10月登记结婚,生育一男一女。婚后双方经常生气吵架,感情不和,无法继续生活,请求判决孩子一人抚养一个,无财产纠纷。诉前调解无效后,转家事法庭开庭审理。
开庭当天,原被告情绪都非常激动,不愿意听从法官的调解。办案法官通过值班律师和社会调解员分别给双方做调解工作,最终原告被大家的真诚所打动,同意给被告一次机会,并自愿撤回了起诉,被告也承认自己的过错,表示一定要好好日子。在法官和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这对 分飞的劳燕终于又比翼双飞了。
截至10月底,该院诉前调解共收案520件, 410件案件被诉前调解,其中调解和好的369件, 调解达成离婚协议的41件,调解不成进入诉讼程序的110件,诉家事调解室案件的调解率为78.9。
为了给家庭疗好伤,该院首先对家事审判法庭在人力和物力上予以保障。将第五庭审判庭改做专门的家事审判法庭,配备了圆形审判桌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在较短时间内做到了投资到位,装备设施到位,人员到位。
为了给家庭疗好伤,为营造家庭式的温馨和谐氛围,封丘法院对家事审判庭和调解室的装修也作出计人性化的设计,将以往的审判庭上下式格局改为圆桌式格局,调解室配有饮水机、茶具、沙发等配套设施,拉近了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让当事人从心理上感觉到平等和亲近,更利于矛盾的化解。
为了给家庭疗伤”,确保家事案件的审判质量,该院一开始就高标准、严要求,组建精干的家事审判团队。鉴于家事审判工作的特殊性,在组建家事审判法庭时就确定了工作热情高,业务娴熟,会做群众工作的选人标准。选任了具有多年民事审判经验的资深审判员、老庭长蒋建波担任家事审判庭庭长,同时选调2名精通业务、能力较强、有婚姻经历的审判员、书记员做辅助工作,其中包括一名女同志。还成立了特邀律师调解室,由黄池、中同合两个律所派驻8名资深律师轮流值班;成立了特邀社会志愿者调解室,由妇联、县团委负责协调,从教育、金融、卫生等领域,选出热爱社会公益的青年志愿者入驻工作;成立了特邀社会调解员工作室,由该院返聘的审判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3名退休法官担任调解室顾问,为调解工作增谋添力;成立了心理咨询室,聘请一名具有二级咨询师资格的心理咨询师专门负责,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劝解,全力配合调解工作。
为了给家庭疗好伤,为了确保婚姻、家庭案件的处理和执行效果,该院还建立相应的案件回访制度,重点做好婚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修复情况的回访工作,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调查回访等方式,将回访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做好相应的记录。
“为法院减负”
“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不仅是一句简短的民间俗语,也是一道寓意深刻的司法命题。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在司法界,离婚、赡养、继承、亲子等家事案件更是与日俱增,据统计,2016年1—10月份,封丘法院的家事案件就占到民事案件的三分之一还多。
大量的家事案件涌入,给本来就案多人少的人民法院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家务事难断”的特殊性,更是挤压了办案法官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为此,开展家事审判改革是大势所趋。他不仅是维系婚姻家庭稳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法院减负的重要手段。
首先,封丘法院将全院的婚姻家庭案件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各人民法庭不再受理婚姻家庭案件,由家事审判法庭统一受案、调解、审判。把过去的九龙治水归结到一龙独舞,大大减轻了各人民法庭的办案压力。
在建立健全自己专业审判团队的同时,该院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特邀律师调解工作室、特邀社会志愿者调解室、特邀社会调解员工作室和特邀心理咨询室,扩充并壮大家事审判调解队伍。他们还返聘三名审判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退休法官担任调解室顾问,为调解工作增谋添力。从而又为家事审判法庭解决了案多人少的问题
其次,该院创造性地实施诉调无缝对接机制。诉调对接是一种以法院为主导,多元主体参加的诉讼调解解决矛盾的机制。为实施诉调无缝对接机制,该院专门建立了案件导入机制,家事纠纷案件经立案登记之后直接由导诉员引导当事人进入家事纠纷调解室调解。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由3个调解室进行委托调解或心理咨询室进行疏导。如调解不成,家事法庭及时开庭审理。
截止10月底,该院诉前调解共收案520件,进入诉讼程序的仅110件,家事纠纷案件进入诉讼程序的只占总数21.1%;410件案件被诉前调解,诉前家事案件的调解率为78.9%,此举不仅节约了审判资源,也大大缓解了法院长期存在“案多人少”的压力。
“为社会减压”
在价值多元、利益格局多变、私权意识增强的当今社会,家事审判逐年增多,新型案件层出不穷,感情纠葛日趋复杂,化解难度不断加大,传统的民事审判方式已不能完全适用妥善解决家事纠纷的现实需要和形势要求。
家事纠纷的当事人之间存在着某种血缘或感情上的联系,家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表现得相对复杂,不能简短地作出是非分明的处理。因此,家事纠纷的解决必须把促成当事人之间的恢复感情、消除对立、弥合情感创伤作为纠纷解决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取向。
从目前封丘法院受理的家事案件结构来看,离婚纠纷案件占了家事案件的85.52%。因此,家事纠纷不宜简单地用“一刀两断”式的判决来处理。
以往,法院受“案多人少”的影响,传统的民事审判方式只注重“结案率”。案结了,但事未了,更谈不上人和。一个离婚案件办不好,甚至还会出现一对夫妇涉法、涉诉赴省、赴京上访,给法院和社会都造成巨大的压力。
在家事审判改革实践中,封丘法院以“为社会减压”为目标,注重在调解上下功夫。他们严格贯彻调解优先原则,实施全程调解的工作模式,不断创新调解方法,通过“劝、批、谈、教”相结合,努力解开当事人的心结。调解不局限于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不预设立场,“劝离”与“劝和”相结合。
同时,该院家事法庭还充分发挥不同群体在解决家事纠纷中的作用,从法制、人情、伦理和习俗等方面探寻当事人矛盾的根源,寻求解决之策。
案件转入审理程序后,调解并未结束,家事法庭对家事案件的调解工作仍贯穿整个案件的审理过程。诉讼中的调解主要在承办法官主导下进行,承办法官应根据诉前家事调解室调解的情况继续进行调解,并向调解员征求意见。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一)妇女、老人、儿童的合法权益可能受到严重侵害的;(二)涉案标的较大,或案情较为复杂,当事人未委托律师参与诉讼的;(三)当事人情绪不稳定,可能出现不理智行为的;(四)协助调解有利于促成纠纷解决的其他情形,法官可以指定家事调解员到庭协助开展调解工作。如调解不成,家事法庭就及时对案件做出判决。
在家事调解审判的同时,封丘法院还以家事审判改革为契机,多措并举,深入开展“送法六进”活动,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与县电视台合作创办“家事面对面”栏目,让电视媒体适时介入家事审判工作,利用电视媒体传播速度快、感染力强、直观易懂、内容详实、形式多样等特点,通过独特的视角,给广大观众以直观的法治教育。二是在每个村庄选任一名法院家事调解员,进行必要地法律知识和调解知识的培训,协助案件的调解和日常宣传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大巡回审判的力度,秉承让当事人少走路,法官多跑腿的便民原则,将审判庭搬到田间地头,企业、社区、乡村、甚至设到当事人家中等。通过现场开庭的形式,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效果。
封丘法院的家事审判工作虽然仅仅开展了半年,但他们通过建立“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推动、综治协调,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通过调解、审判、普法、回访等积极手段,实现家事审判“案结、事了、人和”价值取向 ,也为社会疗伤作出自己独到的贡献。据统计,截止今年10月底,封丘家事法庭案件诉中调解率达66.67%,撤诉率达12.22%,判决率达14.44%,服判息诉率84.62%。而且自家事审判法庭开展工作以来,该院未受理一起因家事案件引起涉法涉诉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