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法涉诉信访事关党的形象,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司法公信力。凤泉区法院始终以案结事了、息诉止访为目标,积极探索“阳光”信访的新途径、新方法,采取接访公开、制度公开和处理过程公开措施,以阳光熔解问题,用温情消除误解,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倾听群众诉求,主动“阳光纳谏”。 群众信访不仅仅是为了达到自己的要求,同时需要倾听和理解。该院积极开展“万名法官回访万名当事人”活动,要求审判人员到当事人家中进行回访,进一步做好判后释法工作,化解群众对裁决结果的疑虑和对抗。审判人员与巡回审判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处理案件、下乡调查取证的时机,了解案件处理效果,倾听基层组织、当事人和普通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发现有信访苗头的案件,承办人必须耐心疏导、及早汇报,属于案件瑕疵问题的尽快纠正,属于当事人不理解的反复解释,并和当事人所在的基层组织一起做好安抚稳定工作,尽力将矛盾排查化解在田间地头。截至目前,该院在回访活动和巡回审判中发现了13起有不稳定因素的案件,通过基层组织和群众的帮助,均妥善进行了稳控和化解。
二、推行审务公开,接受“阳光监督”。为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审判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我院制作了审务公开栏,将案件流程、领导分工、举报电话邮箱和信访接待等制度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加强了“便民服务窗口”建设,为不影响正常立案工作,凤泉法院加大了对接访工作的投入,在办公用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又借用两间房屋作为信访接待窗口,并配置了接待设施,为群众营造温情、安静、舒心的信访接待环境,拓宽了群众反映问题、进行诉讼咨询的渠道。设立“法院开放日”,让普通群众走进法院、走进法庭,了解法院工作,密切了法院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建立法院网站,逐步了实现对依法公开审理、群众广泛关注、宣传教育意义重大案件的庭审直播,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法院如何开庭审案。大力推行人民陪审团制度,并按照要求成立了占辖区人口比例10%的人民陪审团成员库,以供法官办案时随机抽选,进一步增强了司法民主化。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拓宽了社会各界了解法院工作的渠道,也增强了法院的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并有效减少了信访件的形成。
三、以人为本温情接访,打造“阳光工程”。凤泉法院针对该院案件信访人多为农民,且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特点,要求干警在处理信访案件时加大温情投入,要做到以情感人,以诚相待,帮助他们找出纠纷症结,分清责任,权衡利弊,耐心解答其提出的法律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做好其思想工作,使上访人充分感受到法官的亲和力。该院党组成员坚持每日接待信访当事人,并将接待领导在立案庭进行公示。推行“一站式”接访制度,避免群众层层找领导重复反映问题的麻烦,确保信访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为全面了解信访案件的进展及信访群众的诉求,院长带头,坚持节假日期间必对信访案件当事人进行“家访”,像探望亲朋好友一样,带着水果等礼物,在亲切和缓的特殊气氛中,倾听他们的诉求,分析信访问题原因,交流解决方案。截至8月底,该院院长共接访当事人 89人次,其他党组成员接访258人次。该院还积极采取行政救济、社会援助、亲情帮扶等方法,为信访当事人在办理政府救济、子女上学就业、解决生活难题等涉及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上提供必要的帮助,有效处理了各类涉法涉诉信访案件。
截至目前,凤泉法院共办理上级交办案件45件,办结率为100%;息诉罢访41件,息诉罢访率为92%,为保障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