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延津:司法护农绘就乡村振兴新“枫”景

发布时间:2025-08-11 16:30:54


    盛夏时节,河南省延津县石婆固镇南秦庄村瓜果飘香,产销两旺。每年的这个时候,延津县人民法院石婆固人民法庭都要上门送法,对合作社在生产销售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难题进行司法解答,让村民不出瓜棚、果园就能享受到一场场暖心的法律服务。

    近年来,石婆固法庭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自觉融入基层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将司法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绘就了基层治理新“枫”景。 送法进瓜棚 保障产业发展“法官仅用几天时间就把案件给调解了,让我们没受太大损失!”

    张某在某物流园做水果批发生意,其通过微信联系从种植户岳某处购进小番茄,后因供货质量引发退款纠纷。因案涉标的为鲜果,为避免耽误番茄新鲜出售,增加不必要的仓储费用,石婆固法庭办案法官和特邀调解员分头进行调解,从诉讼成本对比、过错分析等方面进行讲解,促成双方很快达成了退还货款的调解协议。案件调解后,张某当庭向办案法官表示感谢。

    石婆固镇拥有丰富的种植和养殖特色产业,其中瓜果产业尤为突出。石婆固法庭变被动“坐堂”为主动“巡诊”,对瓜果等产业基地和农村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如签约供应、包装运输、货款结算等,法庭干警们耐心地向农户们讲解相关法律知识,让他们认识到交易中存在的一些法律风险,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为瓜果种植销售“全产业链”提供定制化司法保障。

    “法官在瓜棚里给咱讲法律,真是既方便还接地气。”“卖瓜容易收款难,听你们讲完了,我就知道以后咋防范了。”法庭干警们到南秦庄村开展瓜棚普法,受到了村民们的纷纷好评。  新乡市人大代表、延津县国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许敏介绍说,法庭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一直保持常态化联系,法庭的法官们经常来了解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情况,并对种植户在合同签订、合同履行中出现的一些法律问题提供一对一咨询解答,让村民既安心种植,又放心经营,真正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近年来,石婆固法庭在送法下乡的同时,又增加了瓜棚普法,他们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入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法庭在开展送法上门的同时,还设立涉农案件“绿色通道”,对产业纠纷实行优先立案,优先审理,让村民们安心种,放心卖,推动了“法治﹢产业”深度融合。参与基层自治 让辖区“少讼”  “大家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因为地界吵到法庭太伤和气了,咱都消消气,现在去地里重新测量划定新地界,早点解决烦心事儿……”

    一起因土地边界引发的物权保护纠纷,在石婆固法庭与司法所、村委会和当地村民代表联合调解下,很快化解在田间地头。事后,办案法官与双方当事人围坐在田间地头释法析理,彻底化解双方心里的“疙瘩”。

    人民法庭的工作不只是调处家长里短,更涉及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法庭发挥“乡土特色”作用,吸收村两委干部、网格员、乡贤人士等加入法庭特约调解员队伍,利用他们贴近群众的地缘、人缘优势,抓早、抓小、抓苗头,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并借助石婆固镇石婆千千解志愿服务队,聚力化解婚姻、邻里、宅基地等矛盾纠纷。法庭还指导辖区村庄将非诉调解写入村规民约,明确和解、调解等非诉纠纷解决方式,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基层社会治理需互联互调,多方合力联动解纷。石婆固法庭建立“法庭﹢多元解纷机制”,与镇司法所、派出所开展“庭所联动”,定期召集司法所所长、派出所所长、综治办主任、党委政法专员召开五长联席会议,形成源头预防、前端化解、联合调解、终端解纷的合力。持续推进人民法庭“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调解组织成员进驻人民法庭,加强与村委、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基层综治力量常态化联系,建立人民法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村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的全方位民事纠纷三级“网格”调解体系,探索形成“网格化﹢调解”的工作模式,有效实现纠纷早化解。

    法庭还定期对村民调解员、网格员、村干部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调解水平和能力。创新“云上解纷”新模式,将人民法庭乡土优势、法治优势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法庭收案数量、万人成诉率均明显下降。2025年以来,法庭调解率攀升至43.7%,上诉率降低至7.1%,无一发改案件。

    “目前,法庭辖区共有‘无讼村’3个,11个村基本没有案件,村民们有啥纠纷都找村委会解决,村里的调解组织也及时化解在地头、炕头,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庭长耿立说。送普法盛宴 育文明新风  “多少钱算是高价彩礼,为结婚买的金银首饰,给的红包算不算彩礼?”前不久,法庭干警趁群众赶大集来到镇上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新风”宣传活动,积极倡导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的新时代文明婚姻观。

    干警们用审理过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彩礼的界定范围、返还标准等,深入剖析了高价彩礼、攀比之风带来的法律风险和社会危害,倡导在场群众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给彩礼“降温”。同时围绕群众关心的邻里关系、老人赡养等问题,依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进行深入浅出地解读,为群众解答疑惑、释法析理,把移风易俗之风真正吹进群众心里。近三年来,法庭通过“巡回审判﹢普法宣传”双轮驱动,深入乡村开展专题普法20余场,发放宣传手册500余份,为广大人民群众送上一场场普法盛宴,营造了浓厚的学法、懂法、守法的法治氛围。

    “你们来家门口开庭,还给俺们普法,真正解开了心里的‘疙瘩’!”一起土地纠纷调解后,一些村民围着办案法官不愿离去。  村民王某承包了几亩村委会集体土地,十几年未缴纳承包费,村委会经多次催要无果,便将王某起诉至法院。承办法官了解到该村村委会起诉承包户缴纳承包费还有十几起未进入诉讼。考虑到该案具有典型性,法官便到村里开庭,并联系司法所、派出所和其他社会调解力量一起参与调解,同时让未进入诉讼的村民到现场旁听。经过法官释法析理和耐心劝导,王某当庭缴纳了承包费。承办法官又围绕着民法典及土地承包法的相关规定,向旁听的群众进行普法宣传,引导群众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增强其学法守法意识,同时引导村民自觉践行诚信价值观,厚植乡村文明新风。

    据悉,法庭还充分运用数字法院建设成果,通过网上立案、电子送达、云庭审、网上阅卷等方式,进一步优化诉讼服务,便利当事人参加诉讼。同时积极探索“巡回法庭﹢送法下乡﹢网上普法”模式,主动走进乡镇、社区、中小学校……把新时代“枫桥经验”植根在人民群众身边,推动法治精神与乡风文明同频共振。

    延津法院院长邢梅霞表示,石婆固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心全力服务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化解涉农矛盾纠纷,为推动辖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加精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全力护航辖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用心绘就乡村振兴新“枫”景。

责任编辑:w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8月11日八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