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市红旗区人民法院小店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发挥人民法庭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作用,打好“防、调、审、访”连环组合拳,实现纠纷更“快解”更“优解”,回应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要求、新期待,用心用情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做实防筑牢“防火墙”
“法庭到村里开展宣传活动,让俺们明白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了遇到问题应该如何依法解决!”近日,小店人民法庭走进小店镇袁周村,开展“送法进乡村”宣讲活动,村民们拍手称赞。
小店法庭将普法课堂“搬”到群众身边,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精心挑选贴近群众生活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以案释法,引导群众树立法治观念,筑牢预防矛盾的“防火墙”。同时筛选一批潜在的系列案,成诉风险较大,经过省高院、市中院的指导,探索出“三级法院分工协作,府院联动合力解纷”的新路子,成功促成55起案件得到化解。
法庭还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提供调解技巧和专业法律知识。通过培训,调解员调解能力进一步增强,及时将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辖区内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人身损害赔偿明显减少。
此外,法庭干警利用巡回审判、法庭开放日、送法下乡等时机,走进社区乡村、田间地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引导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盘活调织密“治理网”
一起赡养纠纷中,几名子女因赡养老人问题闹上法庭,案件承办法官在庭审前、庭审后多次不厌其烦地组织几子女调解,从情、理、法多角度出发,顺利化解了子女间的家庭矛盾,最终在判决下达前使几子女达成一致调解意见。
小店法庭整合各方力量,创新调解机制,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调解网络。他们结合审理中遇到的社会治理问题,及时形成讼情简报、季度报告、司法建议等,为当地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司法支持。同时参与小店镇的召开矛盾化解例会,积极提供有效法律咨询、法律知识讲解、诉讼风险评估案等。
法庭还建立庭前、庭后、判前“三调解”制度,接续发力、层层调解。开展庭前调解,对有和解意愿的双方,先行组织调解,争取达成调解协议。若庭前调解不成,庭审结束后,法庭趁热打铁组织双方调解,向双方当事人讲明法律规定、诉讼风险、利害关系等,促使双方达成和解。有些案件在判决下达前,法庭仍不放弃调解,通过向败诉方释明诉讼风险等,引导双方对诉讼结果形成合理预期,促进双方达成和解意见。
截止目前,小店法庭共受理案件407件,结案292件,调解结案136件,调解率达47.3%。
做优审判解开“矛盾结”
一起贾某诉新乡市某水务有限公司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因案情较为复杂,为查明案件事实,承办法官不仅组织双方到达涉案土地进行现场勘验,还向农科院咨询,结合证据及咨询所得作出判决,并在判决中充分释法说理,该案件结案后双方当事人均未提起上诉,案件圆满解决。
小店法庭树牢“如我在诉”意识,坚持把实质性化解和一次性解决问题作为审判的目标和导向,做优庭前多元化解、做实诉中定纷止争、做足诉后息诉服判。针对辖区邻里纠纷,法庭充分运用审判职能,通过巡回审理、送法上门、服务到家,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风尚。
对于审理一些群体性案件,法庭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通报相关情况,积极与辖区镇社会综合治理维稳中心沟通,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做好预防稳控,共同维护辖区的社会和谐稳定。
勤于访打通“服务链”
一起遗产继承案件纠纷中,法庭组织两名继承人进行多次调解,促使双方对继承的房产分割达成一致调解意见,但在实际履行中双方又产生了新的矛盾。法庭庭长闫雪同执行局执行法官向双方释法答疑,促使案件得到妥善执行。2025年以来,法庭在调解结案的案件中,通过回访已完全履行22件,部分履行39件。
小店法庭建立调判后主动回访工作机制,督促负有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按期履行义务,实现“案结事了”的最优效果,做实纠纷化解的“闭环管理”。对于已审结的案件,法官定期对当事人进行回访,了解裁判履行情况和当事人实际困难,提供法律帮助和心理疏导。
法庭还不断延伸审判职能,针对审判过程中发现的社会治理领域和行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及时堵塞漏洞、补齐短板。几年来,法庭就天价彩礼、农村宅基地、机动车交通事故中保险公司关于承保理赔中存在的问题,向相关部门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高质量司法建议,以司法建议“小切口”参与社会治理“大文章”。